有了和新竹國泰婦產科黃醫師很不錯的看診經驗之後,我認為真的要建立良好、正確的就醫觀念,就是身體狀況需要就醫,那就不要猶豫,不管病灶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對醫師而言,就只是個問題來源,而看醫生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真的也就沒有什麼不能開口對醫生坦白的,有時隱瞞了一些事實,反而有機會造成醫生的誤診,更不好地可能影響了最佳黃金治療時機。
因此,馬不停蹄的,我又立刻做了割痔瘡的決定。其實幾年前,我曾經看到診所廣告有傳統的內痔治療,那時我就偷偷地去看過診,後來才知道所謂傳統的治療說白點就是找到痔瘡的根部用帶子束起來,不讓血液通過,時間一長,這塊多餘的肉就會慢慢萎縮死去,也是醫生試著幫我找痔瘡的源頭我才知道,原來我算是混合痣,因為我是有感覺的,不是那種在肛門裡面毫無痛覺的內痔,所以這種方式不能用到我身上,真用了會痛不欲生。
若要說,我這個難言之隱好像也沒真的造成實質的困擾,我沒有那種坐立難安的問題,也沒有總是隱隱作痛的感覺,但若是我好幾天沒上大號,在馬桶上用力後,那地方腫脹的感受真令人不太舒服,無論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偶爾還得要用手把掉出來的塊狀物推回去,然後即便是平常時期,也會摸到肛門口凸出來的一塊皮,那塊皮似乎就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我真心認為,痔瘡和便秘是相輔相成,因為只要不在家裡,除非拉肚子,不然即使有便意,我還是習慣回到熟悉的環境來上廁所,因為若是痔瘡掉出來了,人在外面的廁所,多難處理啊?
我會便秘的原因就跟現在人一樣,蔬果吃得少,水又喝不多,三不五時想減肥,沒什麼進又有哪來的出? 但若是提到痔瘡的起源,那還是來自女性朋友的大敵—懷孕,嚴重程度就隨著一胎一胎生的加重。
最大的女兒,今年也已經成年,換句話說,我跟痔瘡共處快20年的時間,終於,我要跟它分手了! 一開始,我先試著搜尋新竹的女醫生來為我做手術,確實讓我找到一個知名度很高的醫生,可我一向對這樣的醫生敬而遠之,原因是什麼就不多敘述了。後來,我改以週六能看診的醫生為搜尋條件,也不容易地找到了新竹馬偕大腸直腸科的黃暐聖醫師。當場,就在網路預約了一個在尿失禁手術日期前的周六的掛號。
同事常說,我是行動派,我倒覺得有些事,真的不在當下做,一拖可能不是個幾天、幾個月,會是用幾年來計算,那不如,就直接做了吧!